汲取跨越时空阻隔的精神力量——外国语学院师生参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10-26来源:上电新闻浏览次数:285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上海历史和上海故事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60余名师生前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立足初心、回归“原点”,用实际行动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认识。学院全体教师、学生党员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师生一行踏着透明的石纹玻璃迈入展馆,就被浓郁的海派艺术气息包围,庄严的汇丰铜狮卧坐在厅堂中央。“序厅”“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难忘的瞬间”四个展览篇章如画卷般铺展开来。



循着黑色的铁艺栏杆,迈上石阶进入“古代上海”展厅,“海上初曙 远古华章”和“云间溢彩 沪滨扬帆”两个单元的橱窗里依次陈列着陶器、农耕用具、书卷、拓印、纺织品和服饰等。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手稿令人印象深刻,泛黄的书页上字里行间蕴含着这位中西文化先行者“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理念。师生们纷纷戴上讲解耳机聆听着千百年以前的故事,《中国旅游文化》课任教师任媛媛说:“这次政治理论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独属于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其独特的风韵。申城与沪渎,承载着上海百代传颂的历史,云间与华庭,开启了上海城镇之路的光辉未来。”

沿着刻有数字浮雕的奶白色砌墙登上三楼,走进“近代上海”展厅,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披甲,上海开埠初期的舶来品展示柜,五卅运动、工人武装起义的黑白照相框,泛黄的《新青年》杂志……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先觉者们和广大人民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令人动容,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有的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迅速传播的历史条件,有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础等等。看到这里,师生们的情绪已经有些激动,学生党员韩倩倩感慨道:“无数的人在为国家发声,他们微不足道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团结前进,体现了中国人的坚定意志。” 

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珍贵手稿,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央特科情报人员潜伏的故事……他们或是以笔为枪,或是在刀尖上行走,不变的是都在为坚守信念而矢志奋斗。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余嘉说:“英雄人物铸就英雄城市,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这次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很特别,涌动在上海城市血管里的红色基因激励着我庚续革命精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外语学院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师生最后通过全息投影观看了上海的“难忘的瞬间”,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的N个“第一”。院长潘卫民说:“‘难忘的瞬间’是一堂特别的微党课。上海是传承百年伟大建党精神的萌发之地,上海也永远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总会不断涌现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这里学习工作的我们更要不忘过去、不畏将来,重整行装,再次出发。”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余静指出,此次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之行既是中心组和教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又是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联组学习。生活在这座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城市,在党的百年华诞近距离感受上海历史的沧桑变迁和现今的蓬勃发展,在感知文化底蕴和回顾革命历史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了更新更多更广的认识。全院教师和学生在行走中得到思想启迪、汲取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在学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传承使命,责任在肩,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外国语学院 范俊雄 供稿